刮痧知多少?

 刮痧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、遵循"急則治其標"的原則,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,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,末稍血管血壓改變,從而起到醒神救厥、解毒祛邪、清熱解表、疏經活血、行氣止痛、健脾和胃的效用。 

一、什麼是刮痧
  刮痧就是使用刮痧板或其他工具,在體表一定的部位連續刮動,將黏附在組織間不暢通的有毒物質提引到皮表,慢慢向外擴散,因為當人生病時血液循環較差,將無法將體內的有毒物質順利經由排泄系統排出,而這些物質黏附於組織之間,身體便有了淤結,也就呈現出疼痛、僵硬、酸麻的感受,而藉由刮痧的手法,將可促進新陳代謝,使汗腺充血,將體內毒素藉由血管和毛細孔排泄出體外,使得病症得以解除。

現代醫學認為刮痧、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,漸至毛細管破裂、血液外溢、皮膚局部出現瘀血斑的現象。有經驗的施術者,會區分痧的顏色及形狀,而判斷病邪之狀況。痧色鮮紅,痧粒分散表示病程較短、病情較輕;若痧色暗紅或青黑,痧粒密集甚至成團,代表病情重、病程長。

 

二、什麼是『痧』
痧是體內疾病在體表的特殊表現,而抓痧(又可細分為撮痧、刮痧、挑痧)是用手或邊緣潤滑物,在人體體表特定部位,施以捏、提、擠、刮、刺、挑等手法,使皮膚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或出血,以達調整機體、恢復生理狀態、克服病痛之外治法。

中國民間傳統醫學認為:皮膚出現紅點如粟,以指撫摸皮膚感到稍有阻礙的疹點,是疾病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應在皮膚的一種表現,是臨床許多疾病的共同癥候。大部分疾病都是由於氣血瘀滯造成的,「痧」是一種病邪的排泄產物,「出痧」意味著「給邪以出路」,從而改善氣血平衡。

刮痧時皮膚會刮出紫紅色的皮下出血點或瘀血斑,就是所謂的「出痧」,不只是中暑會刮出「痧點」,臨床上許多疾病都會「出痧」,但以夏秋季之病為多見;在刮痧時有人會認為刮的越紫越多,效果越好,其實,「出痧」的顏色愈深、愈紫、愈紅,表示症狀較嚴重,症狀嚴重者體質通常較為虛,刮痧時更不可以強刮,實際上,每處約刮 20下左右就可以, 刮出發紅的小出血點就好了。

 

三、刮痧的作用
日本醫學博士黑岩東五氏研究瘀血療法數十年,將刮痧之療效歸納為下列五項機制:

1. 促進人體之新陳代謝、使廢物毒素加強排除體外;從而淨化血液、幫助營養完全吸收,造血功能增強。
2. 能調和神經,使許多症狀消失。而麻痺失調的神經由於新鮮血液的補給,促其機能再生,增進活力。
3. 血中鈣質更穩定,避免骨質中之鈣質流失(此乃生病如失眠、焦躁、骨質疏鬆、筋骨酸痛之要因)
4. 因可刺激交感神經、迷走神經,使消化作用活潑起來,體質衰弱者亦可改善體質,增進自癒力及抵抗力。
5. 因血液淨化、胃腸機能活潑、食慾增進,全身神經及腦神經穩定,故通便佳,睡眠好,身體自然健康。


四、刮痧的部位
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,隨其病症用相應部位刮痧。最常用的部位是足太陽膀胱經,也就是頸部、背部,其他如:喉骨兩旁,兩臂彎,兩腿彎,脊椎兩旁,前胸肋骨間,後背肋骨間,兩足內外踝後的足跟肌腱處,左右肋下肝脾區,以及兩肩胛崗上和崗下等處。背部刮痧取俯臥位,肩部取正坐位。刮拭後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。


五、刮痧的適應症
刮痧療法是以疏通經絡為法,所以對於實症、急症、痛症,療效顯著。而虛症在刮痧後雖有療效,但往往會感覺更彼勞,若能馬上有足夠的休息,亦是一種不錯的保健良法。常見適應症如:感冒、發燒、中暑、頭痛、腸胃病、落枕、肩周炎、腰肌勞損、肌肉徑攣、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。


六、刮痧的工具
刮痧使用的工具,舉凡梳背、瓷杯、瓷碗、瓷湯匙、錢幣,或是水牛角、羚羊角製成的刮痧板都可以,要注意的是刮痧器材的邊緣要鈍且光滑圓潤,才不會刮傷皮膚,且刮板及所刮部位要注意消毒。如果身邊沒有這些器材可用,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就是把手指彎曲,用指背當刮痧板,或是直接用手指指腹抓、捏、擠、壓也可以。

七、刮痧的方法

1塗抹刮痧介質油:先將准備刮痧的部位擦淨,用刮痧油、萬金油、青草膏或按摩油、精油等等,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。
2刮拭的方法: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45°,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。
3刮拭的方向: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,不要來回刮,以由上而下由內而外為原則。
4刮拭的順序:一般先刮頭頸部,再刮他處,依序為頭部、背部、胸腹部、四肢和關節。
5刮拭的力道:力量要均勻合適,不要忽輕忽重,以患者能接受為度。
6刮拭的次數:如有痧症,連刮十幾下後,即出現暗紫色的痧點、痧痕。按上述刮痧部位,一般每處可刮20下或以感覺舒適即可,總時間20-25分鐘為宜。
【一個人會不會出痧,和個人體質有關。每個人體質不同,出現紅紫瘀斑的情形也不同。有人輕輕刮幾下就出現瘀斑,有人怎麼刮都刮不出痧,太過用力刮痧或硬刮出來的紅斑,很可能是微血管破裂或皮膚受傷。痧不是醫者刮出來的,而是患者自己的氣血所到之處而推出來的。正確的刮痧是無痛的,就像抓癢一樣,感覺很舒服。出痧也很順暢。若患者感覺刮的地方很痛,心裡煩燥牴觸,那刮的地方肯定不對,白白的耗費氣血。而且出痧也不多。
7、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紹的刮痧部位,如能依次刮完,病人立即感到輕鬆,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鐘,再飲糖薑水或溫開水,病人會異常舒暢。


八、症治舉偶

1 頭痛:頭皮、頸部、肩部
2 中暑頭脹痛:頸部、大椎、肩部、上背部
3 中暑腹痛腹泄:中背部、腰部
4 感冒發燒、咽腫痛:大椎、肘臂彎部
5 落枕:頸部、胸鎖乳突肌、肩部,痛處
6 中風後遺症:運動神經區。


九、刮痧的注意事項

1、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,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。夏季刮痧時,應避免風扇直吹刮試部位。
2、刮完痧後,先用乾淨毛巾把皮膚上的油和汗水擦乾淨,再喝一杯溫開水、稍微休息一下。
3、刮痧出痧後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。
4、刮痧 過程中詢問「會不會不舒服?」被刮的人明顯感到不舒服,最好馬上停止,讓病人坐下或平臥休息,喝些溫開水,必要時送醫治療。
5、老人、小孩皮膚較脆弱,力道需放輕,也要特別注意被刮者的反應。
6、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,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痧。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-6天,以皮膚上痧退爲標準。正常情況下,健康的年輕者「出痧」約 2-3小時就會褪去,最慢一天內,年紀大、病重者,2-3天就消失,使勁亂刮則一、兩個星期都無法消褪,並不是病重導致的。
6、少數身體太虛弱、太疲勞的患者,在刮痧(拔罐)後出現頭暈或欲嘔的【暈痧】症狀,喝點溫開水、平躺休息10 分鐘即可恢復,無妨。

十、不適合刮痧者

  • 身體過瘦者。
  • 皮膚失去彈力、破皮有傷口者。
  • 水腫者。
  • 血友病或有出血傾向者。
  • 心臟病患者。
  • 月經期與妊娠婦女
  • 太飽、太餓或空腹時
  • 危重病症者。
  • 老弱幼兒。
  • 對刮痧恐懼或過敏者。
  • 傳染性皮膚病者,如癤腫、癰瘡、疤痕、潰爛。
  • 糖尿病足者。

醫生說 未好轉速就醫

    刮痧是種民俗療法,對身體輕微的不適,可透過刮痧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讓身體放鬆,若刮痧後仍覺不舒服,就要就醫治療。

 

參考資料 : 網路資料彙整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蘿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